主题: [转贴]草原上的云 原创:格桑梅朵老熊

  • 云裳~
楼主回复
  • 阅读:1415
  • 回复:2
  • 发表于:2011/6/19 11:23:54
  • 来自:云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景东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沿着略有斜仄的街道向下走过去,就是以前常去的那间蒙族人开的乌力吉酒家。晚上八点钟的时候,黑黝黝的街上已经没有几个行人,秋风迎面吹来,夹着阵阵寒意。昏暗晕黄的路灯光里,纷纷飘落的枯叶,使人想起这里是大漠的边缘。 
    这座内蒙的小城不象沿海的大城市,除了盛夏短暂的旅游旺季,天一擦黑人们就各回各的家,连商店都在五点钟就关门。为了调试这个不大不小的系统,今年我第五次来到这座内蒙小城。整整一夜一天工作并不顺手,直到夜幕降临的时候,才暂且告一段落。人一松驰,顿时觉得又累又饿。可不是么,已经三十多个小时没睡,也没吃过象样的饭,同行的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想到美味羊肉。 
    说是酒家,不过是一家小小的饭馆,不过四、五张桌子,还有一大一小两个雅座,里里外外都是老板一家在张罗。别看饭馆虽小,并不影响它的名气,远近的人都知道它别具特色的“羊拐弯”和纯正的民歌。老板的家族几乎人人都是歌手,还好几位在自治区的比赛中得了大奖。据说老板和老板娘都能唱得好歌,我们稍一提起他们就笑而不答,也从不为我们一展歌喉。那几位知名歌手都有很多演出,很难在这里遇上,就算来了也多是藏龙潜行。甚至有一次直到一位坐在角落里的女士就着羊汤啃完馒头悄悄地出了门,老板才告诉我们那就是有名的谁谁。以前来过那么多次,也只有一次有幸遇到过一位,欣然为我们高歌一曲就匆匆走了。那宏亮宽厚的歌声绕梁三日,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小饭馆里暖烘烘的,这般时候,已经没有了客人,要不是我们冒然闯来,老板都在准备打庠。老板是个魁梧的蒙族汉子,汉话说的很好,每次到这里来总要光顾一下他的生意,和我也算是老相识。熟人见面分外热情,没等我开口,老板就笑呵呵地告诉我今天很走运,居然还有六只羊拐弯!这可是真是很难得,平常就是提前打招呼也不一定能有,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全部都要! 
    小饭馆多了个没见过的小姑娘,小小的个子,一张红朴朴的脸,走起路总是一溜小跑。有点腿了色的鹅黄上衣外面,套了个背心不是背心兜肚不是兜肚的东西,样子有点滑稽。小姑娘也跟着老板忙活,为我们又是上菜又是添酒,没有停顿的时候,倒是非常麻利。 
    不一会儿,我们就发现小姑娘的汉语不好,不仅说不了几句汉话,我们说话她也好多听不懂。老板告诉我们,她是刚从锡林郭勒来的,还没来几天。 
    为我们这唯一的一桌客人上好菜,老板和厨师都坐下来,有的休息,有的准备吃饭。老板坐在我旁边的,边和我聊天,边饶有趣地看着和我一起来的小伙子吃饭。这家伙别看身不高体不宽,可当初曾经单枪匹马吃了四个羊拐弯外加七两老酒,听起来怪吓人。碰到今天六个羊拐弯里又有四个属于他,蒙族老板也想再见识一下这位好汉的功夫,大概草原上的人都喜爱豪爽。 
    这时候,小姑娘拿了只的银碗,捧着一条哈达,悄悄然来到了我们的桌子前。 
    哦,是唱歌!每每到这里来都因遇不到那些歌手而遗憾,居然没想到这位不起眼的小姑娘也能唱歌。 
    也是,老板家人人能歌善舞,这本不奇怪。小姑娘照例在银碗里斟满酒,捧着哈达和银碗开始依次为每一位客人唱歌。当第一句歌从她的嘴里涌出来的瞬间,我们不由自主地停下了所有的活动,被歌声深深地打动了。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不会相信这么一个貌不惊人的小女孩,竟然有那么浑厚的中音。 
    小姑娘唱的都是广为流传的蒙古民歌。或许是为了方便客人,歌是用汉语唱的,却仍然掩盖不住淳朴的草原风情。小姑娘对歌的诠释,尽管略显稚嫩,但是饱含的激情仿佛把人们带到了她的家乡,那一望无际的草原,那一派宽广坦荡,对故乡的热恋表达得淋漓尽致。更令人惊异的是小姑娘的音域极宽,游刃有余地唱出了每个声部,真是一位有天赋的人材。 
    轮到为我唱歌的时候,我问她能不能唱支蒙语的歌,小姑娘很高兴地答应了。果不其然,她用蒙语唱歌更有气质,不仅是歌词流利,而且感情的发挥也到了极致。唱到情深处,小姑娘的脸上情不自禁地焕发出光彩,眼神也格外明亮。说实话我一句蒙语也不懂,也用不着懂,歌声里面饱含着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情怀,已经足以使人感动。 
    一首歌唱完,按照规矩,我接过了斟满了烈酒的银碗。沾一点敬天、沾一点敬地、再沾一点敬亲人,然后一饮而尽。象吞下了一团火,烈酒滚过喉咙,呛得我差点流下眼泪。就算明知自己的酒能耐,这种炽烈的气氛中,谁能推三阻四? 
    离开前,负责接待我们的苹果女士悄悄给小姑娘塞了一张钱。出了饭馆,她告诉我小姑娘叫乌云,来自北方的二连浩特,并不是老板的亲戚。因为考上了这里的艺术学校,家里又没有钱,就到这个饭馆来边打工边上学。 
    这个世界上原本就不止我一个人坎坷,周围还有那么多艰辛,更有那么多比我甚之又甚。一下子,原本很兴奋的情绪变得有点儿惆怅。一路无语,我们只有去闷头睡觉。 
    接下来的两天,我们工作得仍然辛苦,不过尽管困难重重还是圆满地完成了预定的计划。 
    回程的火车是在半夜,于是十几个累得半死的残兵败将都兴高彩烈地去的乌力吉酒家聚餐庆贺。当然了,大家都想再听听小乌云唱歌,几天来,小乌云的故事已经被我们讲得人人皆知。 
    这次小饭馆生意兴隆,所有的餐桌都坐满了客人,幸亏事先打电话留了个雅座,不然多半是要被谢客了。小乌云还是那身滑稽的装束,和老板一家在里里外外地忙碌,我们一进门,就邀请小乌云过会儿为我们唱歌,小姑娘痛快地答应了。 
    这次的晚餐极丰盛,大家也都很兴奋。唯一例外的是我,四天下来,早就疲惫不堪,加上到了这个豪放的地方,没有一顿饭不喝酒,到这会儿已经是既想不吃也不想喝,满心幻想着躺在床上酣睡。 
    约摸一个小时后,外面的食客都陆续走了,小乌云才拿着银碗来到我们的雅座。 
    乌云才一开口,就令我们大吃一惊。歌声远不象上次那般浑厚与宏亮,显得分外单薄而疲惫。小乌云依次为每个人唱一支歌敬一碗酒,接连四、五个歌唱下来,她的声音已经明显地带着嘶哑。看得出,小乌云仍在竭尽全力去唱,谁不知道这样唱下去会毁掉嗓子! 
    大家半是安抚半是强制地让乌云停止了唱歌,小姑娘满脸内疚地用含混的汉话反复地说:“我还没唱完呢”。蒙古人民的淳朴是渗透在血液中的,并非要在广袤的草原上驰骋时才得以表现出来。对客人、对朋友的坦率和热忱,无时不刻都在流露。 
    好在小饭馆里不再那样忙,于是大家七手八脚地拉来个椅子,让小乌云坐在我们中间一起吃羊肉。乌云没有再推辞,狼吞虎咽地啃起了手扒肉。不消几分钟,她的面前已经堆起了一座羊骨头的小山,奶茶也喝了三、四碗,看得我们有些心酸地笑。这时小乌云才不好意思起来,赶紧搽手起身,要接着为我们唱歌。当然被我们制止了,大家半是汉话半是比划地告诉她:休息吧,下次再唱,后会有期呢。 
    外面老板娘在喊她,小乌云要去收拾外面狼籍一片的饭桌。我留下些回家的路费,把身上所剩的钱都塞给了乌云,苹果女士也如是。别看苹果女士平常节俭得近乎吝啬,在这种事情上倒从不小气。这一下小乌云倒有点不知所措了,一个劲儿地推辞,说歌没唱完对不起大家。我们劝慰她只要坚持上完学就行,乌云这才点头收下了。 
    这一番推让,早惊动了外面的老板,后来听说老板娘对我们很不满意,认为钱给得太多了。 
    也许老板娘是对的,我不知道。 
    艺术是伟大的,伟大的艺术需要灵魂。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们多是在逆境中成功。人们为舒伯特的贫寒感慨,为莫扎特的英年早逝惋惜。我们也无法想象假如贝多芬终生锦衣玉食,还能写出那些蕴含着深刻思想的气概非凡的作品。假如他们没有那样的坎坷,怎能为我们留下那些无价的艺术瑰宝么? 
    记得是1973年,我正在北国偏远的角落里,自然灾害、气候、工伤、病痛、还有一大堆莫名其妙的问题无时不在地困惑着我,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希望。那是我上山下乡生涯中最黑暗的时刻。 
    我所在的小山村没有电,更不用说电视、电话,打开仅有的收音机,也只能收听短波广播,除了绝无仅有的一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外节目,全都是苏联的对华广播。 
    那天晚上,无意中在中央台的英语新闻中听到了奥曼迪率费城交响乐团访问中国的消息,其后还有一小段演出的录音,总共不到一分钟。那是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的第二乐章片断,严格地说是其中的几个乐句,这在文革时期已经算是难得的声音。半导体收音机里的短波广播当然无法与现在的高保真相比,充满了噪音,音乐也随着信号强弱飘乎不定。但是在这短短的几十秒中,我却空前绝后地领悟了贝五的真谛,也在宏大深邃的气势中看到了困境中的光明,找到了渺茫中的前途;更懂得了事在人为的道理。 
    要成功不能等待恩赐,只能靠自己,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的坚持、靠自己的毅力。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收集了很多贝五的唱片,不同的指挥不同的乐队。我曾无数次聆听这首伟大的乐曲,尽管每次都有所收获,那怕是奥曼迪和费城的录音版本,却再找不回来在那山乡夜晚冥冥中的感受。那感受唯有梦境一般存留在记忆中。 
    不身处磨难,就不能领会艺术的伟大。对我是如此,对小乌云又会如何? 
    我不敢说小乌云有什么伟大的抱负,也不敢肯定她会成为出类拔萃的歌唱家。从她为了坚持在艺校学习而背井离乡,靠打工维持自给的举动,看得到一个贫寒的普通草原女孩,为了一个她想得到的目标苦苦挣扎的艰辛。 
    小乌云并不愿意接受施舍,她更希望得到一个机会。我们问过她要在艺校学多久,直到快分别的时候,小乌云才吞吞吐吐地说大概两个月吧。其实,她不肯说如果有能起码维持下去的钱,就会继续她的学习。就如同她最早说她二十岁,后来说她十八岁,最后不小心说出她初中刚毕业,估计大约只有十六、七岁吧。小乌云并不想把自己的困难告诉别人换取同情和怜悯,也不想给老板招来用童工之嫌而丢了自己的生计。 
    在这样的境遇里,或许一半要靠她的天赋和勤奋,另一半就要靠运气。既要生存又要发展,小乌云会付出比她家乡的伙伴们更多。没有钱小乌云没办法继续她的学业,良好的天资也许从此埋没。为了必须的钱,也许她会为了得到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的钱唱坏嗓子,也许她会在物欲的尘嚣中失却草原淳朴的风格。金钱对小乌云是必要的,同样也是危险的诱惑。摆在小小年纪的乌云面前,有太的的艰难。 
    十几分钟后,乌云忙完外边的活又跑到了我们的雅座来,执意要再唱一首歌。看她非常认真的样子,似乎不唱这歌她会永远不安心,我们也就无法再坚持了。 
    一支蒙古民歌,回荡在小小的房间里,尽管有些嘶哑有些吃力,却带着小乌云发自内心的感谢,带着她真切的祝福,也带着她深深的草原情。曲终之时,所有的人无不热泪盈眶,有如一曲现代琵琶行。 
    我们真心希望她能幸运地渡过难关,就我们的能力而言,不足以为她再做些什么,只剩下为了同情的同情。尽管这个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比我们更富有同情心的人,却还有千千万万比小乌云更艰难的人。我们不是救世主,这是我们能做到的么? 
    平心而论,我真的不知道应该怎样对待这种事。人世间林林总总、千变万化,又有谁能说得清? 
    或许,下次我再来到这个小城的时候,小乌云未必还在这里,更可能我不会再遇到她,但我知道她会记得每个关心过她的陌路人,如同我们会记得这个来自草原上的小姑娘。 
    草原上的天并不总是令人心醉的湛蓝,草原上的云也不总是令人神往的洁白。唯有草原上的人们,不管是在如诗如画的仙境中,还是在如霜如雪的严酷里,都别无二致地笑面人生。 
    夜深的时候,我冒着透出寒气的风离开了浸在睡梦中的小城,心中想的唯有祝福这位坚强的小姑娘。 
***跟贴:老藏 
    在西藏也有敬酒唱歌的习俗。 
    来了尊敬的客人,女孩子们就会捧着斟满青稞酒的银碗,在碗边上点上三点象征吉祥的酥油,给客人唱敬酒歌。这种方式叫“三口一杯”,即客人在唱完歌后,先将杯中的酒喝一口,由主人再斟满,然后再喝一口,再斟满,最后一饮而尽。客人饮尽后将杯朝主人翻转,以示全部喝完......
    只是可怜的小乌云小小年纪,在她还不知道保护自己的时候,用最宝贵的声带去换上学的钱,这事实太残酷了。 

保持坦然的姿态,过着简简单单的生活~轻松 自在 随意但不随便~
  
  • 云裳~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1/6/20 15:06:10
  • 来自:云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是从天心那里转来的,是一个朋友写的。
保持坦然的姿态,过着简简单单的生活~轻松 自在 随意但不随便~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