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决定孩子未来的不是分数,而是这些素养

  • 对面女孩看过来
楼主回复
  • 阅读:2091
  • 回复:1
  • 发表于:2016/8/16 11:34:11
  • 来自:云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景东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有学霸亦有学渣。所谓的“渣”和“霸”是根据什么区分开来的?过去甚至于现在,我们用的是“分数”,把孩子们聚在一处做相同的卷子,分数高的成绩好,成绩好的就算是学霸,反之就是学渣。




然而,高考恢复三十余年来,大家回头寻访当年的“状元”,却发现这些当时的天之骄子却极少有成为所谓“人生赢家”的,人生发展的轨迹似乎并没有沿着至高的起点一路高歌猛进。

请细细想想,拿掉分数的光环,我们手里的宝贝学生还可爱吗?如果作为学生,成功仅仅源自分数,那么作为一个人的成功又来自什么呢?高分无法带来成长,究竟哪些素养才能惠及学生的未来?

认识自我

毕淑敏女士写过一个小故事:她有一位做儿童心理研究的朋友,曾发给孩子们一张表,让每人填写自己的优缺点和美好的愿望,孩子们很认真地填好了,把表交上来,他一看就傻了。很多孩子填的是优点零、愿望零。

这不得不令人感到深深的忧虑,认识不到自我优点的人,如何能够准确认识他人的优点?没有了愿望的灵魂该怎么在挫折重重的人生里前行?

不成熟的孩子在思考自身问题方面往往有着明显的认知局限,这是最需要教育者予以引导的关键阶段。




尊 重

    这看似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可是有多少对孩子或呼来喝去或哄骗搪塞的成年人真正懂得尊重包含着“相互”的概念?不能给孩子正确的基本素养教育,就不能奢求孩子理解何为“尊重”,在行动上做到谦和有礼,尊重他人同时又为他人所尊重。

关爱之心

孔子曾说:“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所谈的不正是现代社会家庭教育中常说的“有爱”吗?对于家长而言,这样的爱不独对自己的孩子;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爱也是不自私、不狭隘的,对身边的人予以关爱,打造一个和谐友爱、积极健康的关爱磁场。

理 性

有些孩子成绩不错,可表达起思想来只会人云亦云,想法和处事常常冲动而偏激,令你纳闷,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还不成熟呢?

其实理性才是成熟的标志。在德国,教育界普遍认为,如果太早强行教授所谓知识,小孩子各方面并不成熟,没有思辨能力,最后变成背书和读书机器,所以理性、客观、独立是他们教育的价值取向。

教会学生用理性的态度去观察,用理性的逻辑去思考,用理性的方式去处事,是教育摆脱不了的责任。

其实,认识自我、尊重、关爱、责任、理性等等概念并不高深莫测,而是社会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关键是学生在素养养成阶段,教育者是否进行了正确的教育引导。

责任感

不要以为这个词汇不该落在学生们稚嫩的肩膀之上。身处人类社会关系中的人皆应承担责任,或许有大小之分,轻重之别,但是无人能避离。孩子需要通过为他人、为集体服务来确定自身的价值,寻找认可与荣誉。在班级里做个小干部,代表学校参加赛事、甚至帮卧病在家的同学捎一本练习册都是承担一种责任。 


来源: 潍坊大小事儿
  
  • 茉莉媛
  • 发表于:2016/8/17 9:35:22
  • 来自:云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中国思想就是,分数决定一切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