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你,别玩手机了

  • 南  飞
楼主回复
  • 阅读:10457
  • 回复:1
  • 发表于:2019/5/20 14:13:23
  • 来自:云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景东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来源:检察日报

    手机是一个颇有魔性的东西,几乎所有人的生活——学习、生存和死亡的感官体验,都越来越多地以屏幕为媒介。如今,我们每一个人都被手机“绑架”了,在地铁上、公交上、马路上,拿着手机、iPad低头专注玩手机、打游戏的男女老少随处可见。到公园逛逛,父母自己玩手机不搭理身边的孩子已经成了一景。至于开会无聊,玩手机的也比比皆是。

    著名教育专家德沃拉·海特纳说过一句话:“不要以为能够熟练地运用数字技术就能成为数字公民。”不过显然,这句话没有多少人真正在意和理解。触屏一代拥有无限的机遇,协作、创造和分享从未像今天这样容易并使人获益良多。但是,有很多人“为屏所控”,沦为“屏奴”。有一本书叫《孩子,别玩手机了》,其实这岂止是给孩子的警告,成人更有过之。《孩子,别玩手机了》并不是禁止“触屏”,而是以一套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帮助我们审视自我与科技的关系——不要忘记作为成人,你在孩子获得屏幕智慧的过程中起着最重要的示范作用。

    有一句“鸡汤汁儿”叫“不要错过生活的精彩”,其实却是被朋友圈满天飞的短视频和“头条”所绑架,“婚内出轨、网红爆料、人设崩塌”无时无刻刺激着大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新闻被八卦消解。电影《米花之味》令我刻骨铭心:城市打工的妈妈返回乡间,女儿跟所有留守儿童的问题并无二致:爱撒谎,玩手机,与同学争执,跟老师唱反调,还偷寺庙的钱。沉迷于、习惯于手机的便捷,不会意识到精神世界的支离破碎。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孙立平先生所言的“一个断裂的社会和时代”,如梁鸿先生在《断裂时代的“痛”与“爱”》中指出的,“无法被包容到整体的社会结构之中……被迫成为漂泊者,成为社会的病症和问题”。“孩子,别玩手机了”,这种命令式口头禅无用,因为我们自己天天沉迷于手机。正如德沃拉·海特纳所言,我们要“学会影响而不是控制孩子”。科技带来的,从来不是“总是美好”,这一分警惕还有几人记得?

    手机屏只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而心与心的距离,恐怕还是需要“线下”的构建。手机就像一把双刃剑,无论虚拟的世界里如何“精彩”,终无法代替现实世界的真实。沉迷电子游戏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成瘾性”精神类疾病,无论成人与孩子都难以抗衡被精心设计的游戏诱惑。而海量的垃圾信息、谣言与误导,甚至一些无厘头的“学说”“思想”,总在不知不觉间戕害人的心灵。

    “许多人的旅行,不过是换个地方,找个WiFi,晒个朋友圈”,“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这些网络上的流行语或许昭示了如今这个世界只有两类人:玩手机的和不玩手机的。加拿大学者塞缪尔·韦西埃认为,手机上瘾是一种社交浮躁症,“正常对社交的需求和通过智能手机与人沟通带来的心理奖赏会被绑架,产生一种时刻想要看手机的病态需求”,这与赌博、酗酒、滥用药物或者其他任何上瘾行为没有区别。信息虽然号称“海量”,但对分辨能力差、抗压能力弱的人来说,其危害性更大。

    关闭一天手机吧,天塌不下来。(刘英团)

    转自:今日头条—中国经济网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日出东方
  • 发表于:2019/7/2 17:04:33
  • 来自:云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手机可以玩,但要会控制时间!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